添加商汤以前,史军在国外和日本的外企工作过十几年。他记得,十年前,亚洲的日自己和日本人爱加班,如今,此项“荣誉”属于中国人。但不管十年前还是如今,新加坡人的加班水平始终排后一名。
新加坡当地人的工作习惯是,准点下班,下班以后工作手机没电,绝不加班。
针对很多中国企业而言,职工不能加班也许是一个难题,尤其是在必须快速高效开拓一个新市场之际。
邬润宇记得,30多年前他还年轻的时候,新加坡的年轻人是愿意加班的,那时的澳大利亚也流行“拼搏文化”。可是随着社会福利水准持续攀升,新加坡人更注重享受人生。
在新加坡,年轻人求婚常常说的一句话是“我们一起申请组屋吧”。组屋是新加坡的特点政策,20世纪60时代,李光耀提出要让新加坡人“住有所居”,由政府出资,新加坡中低收入家庭可以申请廉价的组屋居住。到2008年,超出85%的新加坡公民住进了政府修建的组屋。
新加坡年轻人没有厚重的经济负担,既有平均高收入,又不必担心高房价,也有健全的医疗救助体系与家庭、教育保障机制。现下安好,他们没有加班的动力。
李明达所接触的、早已进驻新加坡的中国企业都在大力度招人。但进展不顺。
中国企业更偏向于招在新加坡当地的中国人,但台湾教育有要求,外来公司的职工中必须有一定比例的新加坡人,希望以此来处理新加坡当地的失业率难题。
新加坡的人才培养优点其实非常明显。新加坡有两家高校,新加坡大学和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全新的QS全球大学排名(QS World University Rankings)各自位于11位和12位。不仅如此,新加坡人申请常青藤大学或者考清华、北大都比在中国要容易得多。
在欧洲工商管理学院(INSEAD)和美国研究组织波图兰研究所(Portulans Institute)联合发布的“2021全球人才国际竞争力”中,根据对国内环境、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保存等指标进行评估,新加坡在134个国家中位居第二,也是唯一跻身该榜单名的东南亚国家。比照下,我国位居37名。
但新加坡培养的人才高度同质化。李明达说,新加坡的金融、管理工作的人才越来越多了,在新加坡创业的当地人中,大多是投行、咨询公司背景,却也此。假如落入具体业务拓展和技术研发上,新加坡则并没显著的人才优点,大量核心人才是中国企业从国内带过去的。
04
经营环境与文化冲击
李文卓是前美团业务的运营负责人,先后孵化了美团和美团。他次去新加坡,要追溯到2015年。当时我国已经历过共享单车对决,亦在这儿他感觉是“互联网的戈壁”。此后他逐渐对中国国内互联网企业砸钱补助、跑马圈地式的扩大套路觉得厌烦。随着新加坡的互联网企业慢慢多了起来,他
预感下一个暴发的机遇属于新加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