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自今年5月底开始,市场监管总局组织全国31个省(区、市)100多家电商平台,开展“百家电商平台点亮”行动,引导平台和商家“亮照、亮证、亮规则”(以下简称“三亮”)的具体成效,旨在进一步推动信息公开、规则透明,共同营造公平、诚信、放心的网络消费环境,促进平台经济规范健康发展。
亮照,是指网络交易经营者依法公示营业执照;亮证,是指网络交易经营者依法公示取得的有关证书等信息;亮规则,是指平台依法在首页显著位置持续公示平台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信息或其链接标识。市场监管部门在推动“三亮”的同时,指导和督促平台集中清理平台内伪造、变造、冒用、过期、未及时变更等情形的无效证照,推动平台持续完善服务协议和交易规则,切实保护消费者和中小经营者合法权益。
行动开展一个多月以来,各大电商平台按照市场监管总局部署要求,推动“三亮”落实,收到了积极成效。不过,也有一些平台和商家表现消极。有媒体调查发现,在一些平台内商家的经营主页面找不到公示营业执照信息,也没有相关链接标识。有一些商家不在主页面显著位置公示营业执照信息,而是藏在二级、三级等下级链接里,且链接标识并不醒目,查看还得输入验证码,非常不方便。另外,有些不需要办理市场主体登记的商家,只是发布一条自我声明,转述相关法律法规规定,而并未明示自身经营活动类型属于何种不需登记的具体情形,或未公示实际经营地址、联系方式等信息,再或者就是公示模糊,让人看不清。
事实上,平台及平台内经营者“三亮”,不只是监管要求,也是法定义务。《电子商务法》规定,电子商务经营者应当在其首页显著位置,持续公示营业执照信息、与其经营业务有关的行政许可信息,或者上述信息的链接标识。《产品质量法》《食品安全法》及《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也有关于经营者公示与所经营业务有关的行政许可、注册备案、审查批准、认证认可、检验检测等信息的规定。而且,法律法规还针对未按规定公示相关信息的行为,制定了责令整改、罚款等处置措施。
法律法规有规定,监管部门有要求,为什么一些网络经营者在“三亮”问题上不主动积极,而以遮掩敷衍的态度对待呢?分析认为,有些网络经营者未做好“三亮”工作,有客观方面的原因:市场监管部门开展“三亮”行动才一个多月时间,从发布通知到省市县多级推进,需要一个过程。而且,很多地方都是分阶段实施,动员部署时间在6月下旬,这多少会造成落实效果不尽如人意。但是,除上述客观因素外,在“三亮”行动已经推开一段时间的地方和领域,平台及平台内商家仍不履行“三亮”义务或履行义务“打折”,就说不过去了。不想让人看到自家的证照信息,说明心里有鬼,遮掩敷衍不过是为了逃避消费者和监管部门的监督。
有学者指出,证照信息是商家合规经营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商家的信誉,商家依法公示证照信息,是向消费者展现其规范经营、诚信经营的积极态度,可以获得消费者认可;反之,消费者对商家的信任度就会下降,减少选择其商品或服务的几率。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商家应该能够算清利弊,采取正确的行动。当然,如果商家的证照信息存在伪造、变造、冒用、过期、未及时变更等情形,或者其经营的商品或服务存在问题,他们肯定不愿“亮”、不敢“亮”,这时候监管部门就要采取行动了:对存在问题的平台和商家,该约谈的约谈、该处罚的处罚、该曝光的曝光,发挥法律的震慑力,惩戒违法,以儆效尤。在大众印象中,非洲一直是贫穷落后的代名词,与“互联网”“电商”没有半毛钱关系。其实不然,随着网络基建设施的日渐完善,各项商品和服务通过电子商务的方式进入当地市场,非洲电子商务近年来增长快速,为当地人的生活消费方式提供了另一种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