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我国《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纲要(2021-2035)》开始全面实施的年,也是《‘十四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执行的关键一年。今年上半年,我国知识产权工作取得的成绩,彰显我国知识产权强国战略对科技创新具有强大的牵引力。”中南财经政法大学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曹新明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道。
2022年上半年,我国知识产权发展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新特点。上海大学知识产权学院名誉院长陶鑫良告诉本报记者,一是发明专利、注册商标等各类审批获准的知识产权授权数量与申请量稳中有升。二是专利商标版权等质押融资发展较大,并明显向中小微企业倾斜。三是实施专利开放许可制度。
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上半年,我国企业创新活力强劲。截至2022年6月底,我国国内拥有有效发明专利的企业达到32.5万家,同比增长20.3%;拥有的有效发明专利为210.7万件,同比增长22.0%,高于全国平均增速4.5个百分点。其中,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15.5万家,拥有有效发明专利133.4万件,同比增长23.4%,以占国内企业47.8%的数量,创造了国内企业63.3%的有效发明专利量,保持着强劲的创新活力。
在陶鑫良看来,知识产权保护既是科技创新的“护身符”,也是科技创新的“加速器”。
“优良的知识产权保护环境对激活科技创新具有积极作用。”曹新明表示,如果把知识产权保护比作大树,科技创新就是“常青藤”。知识产权保护既要又要追求效益,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激活科技创新。此外,科技创新具有自己的成长规律,也可以倒逼知识产权保护更加完善。
华东政法大学副教授阮开欣告诉本报记者,知识产权保护是企业通过创新获取利益的重要保障。知识产权保护不足,会打压科技创新的积极性。此外,除了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外,完善知识产权的行政保护也能进一步提高保护效率、降低维权成本。
知识产权助企纾困成效显著
面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国家知识产权局出台了一系列助企纾困、激发创新活力的政策措施,助力知识产权工作高质量发展。
阮开欣表示,由于知识产权具有金融支持功能,国家知识产权局深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专项活动,为相关企业的融资和经营提供了一定帮助。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专利商标质押融资金额为1626.5亿元,同比增长51.5%,惠及企业9760家,同比增长68.0%。
曹新明认为,知识产权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企业纾困能够起到“脊梁骨”式的支撑效用。一是知识产权本身就是企业的重要资产和战略性资源,通过转让或许可等方式能够直接产生效益、增长利润。二是企业可以向同行企业购买先进的知识产权,填补空白缩小差距。三是知识产权为企业自主技术的保护设置了屏障,有效地阻止了竞争对手的跟进和模仿,从而确立企业在市场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