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风光无限到的举步维艰,洋码头的现状不禁令人唏嘘。回想2010年,洋码头刚刚成立,在跨境进口中,还属先行者。
根据洋码头披露的数据,时期,该平台拥有认证买手超8万名,覆盖全球六大洲83个国家,每日可供购买的商品数量超过80万件。洋码头曾表示,自己是“整个跨境电商行业里唯一且首家获得全年盈利的独立跨境电商企业”。
为了提高运输效率,洋码头自建官方物流贝海国际,以更快速、稳定的物流配送获得了更高的用户满意度。到2014年底,洋码头的全球中心布局已经基本完成,赶上跨境电商的红利迅速扩大规模,而彼时阿里、京东等大厂的跨境进口业务才刚刚起步。
但此后大量资本涌入,竞争加剧,不再是洋码头一家独大。2016年,洋码头C轮融资被搁置,曾碧波曾表示,互联网巨头涌入跨境电商影响了机构的投资策略。
有电商行业人士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海淘要解决很多报关、国际物流、汇率等问题,这让独立海淘电商平台面临一些门槛,而目前京东国际、天猫国际等已建立起了这样的门槛,独立海淘平台无法与他们竞争;除此之外,独立海淘电商平台的获客成本高、平台治理不完善、建立用户信任周期比京东、天猫等平台时间长、商品和品牌不够丰富等问题将长期存在。
而洋码头的买手模式也注定了它要承受来自消费端的口碑问题,虽然曾碧波认为,买手的选品和销售能力有其优势所在,但无法保证稳定供货、无法完全杜绝假货也是C2C买手制的硬伤。“独立海淘与综合性平台的差距在短期内无法通过融资完成,”前述电商行业人士表示,“做进口海淘的电商平台很难存活,做出口的电商平台或许还有机会。
跨境电商巨头崛起
与洋码头困境形成映照的是,跨境电商市场稳步增长。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22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市场规模达7.1万亿元,预计全年市场规模将达15.7万亿元。
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商贸易机制的逐步完善、国际物流网络的持续疏通,跨境电商渠道加快拓宽,越来越多的市场主体正通过这一渠道实现“买全球、卖全球”。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B2B与跨境电商部主任、分析师张周平表示,跨境电商行业渗透率随着行业发展及传统外贸增长有关,总体来看近几年渗透率在稳步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