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的“自行车大国”,如今也是“电动两轮车大国”,是世界上大的两轮电动车生产和消费市场。不同价位不同设计的电动车,以兼具效率和性价比的方式满足城镇居民不同场景的短途出行需求,也形成了成熟的供应链体系。
“大”也意味着这已经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红海市场,历经长久发展,规模已趋于稳定。不过,当电动化浪潮袭向全球,“小电驴”和两轮电动品类整体,迎来了新的转机。伴随着海外市场需求攀升,许多企业嗅到增量空间。短途出行赛道的初创企业屡获融资,国内品牌也顺势扎堆出海。
基于供应链优势,两轮电动有望出海获得增量空间
故事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改革开放之初,制造业的兴起催生出新时代的职工群体。人们在工厂劳作,围绕工厂形成生活圈,对自行车的需求也就因此猛增。这让我国成为名副其实的“自行车之国”。
90年代之后,城镇化提速造成人们对出行效率的提升需求,两轮电动车也研究发明于此时。2000年之后,随着“禁摩令”推出和电动自行车作为非机动车的合法化,加之技术发展、产业集群形成,行业获得高速发展。移动互联网兴起之后,伴随着共享经济和即时配送的普及,电动两轮车因其性价比和便利性,替代摩托车和自行车成为重要的短途出行和生产工具。
2019年两轮电动新国标落地实施,加速行业成熟和竞争格局优化。《电动自行车安全技术规范》(GB)即电动自行车新国标对车速、骑行、安全性能等均作出规范,被认为是“史上严”;《电动摩托车和电动轻便摩托车通用技术条件》(GB/T )也在2019年落地,分类规范两类机动车,对企业生产资质和认证都有严格要求。行业标准进一步完善,超标产品面临淘汰。
历经数十年发展,中国的两轮电动车市场趋于成熟,新国标带来短期替换需求提升,过渡期结束后预计将进入存量发展阶段。根据中国自行车协会数据,2021年电动两轮车保有量达到3.4亿,据浙商证券研报估算,两轮车自然更替周期3-5年,未来行业规模或稳定在6000万+台。
出口为两轮电动车企业提供了新的增量市场可能。中国摩托车和自行车产量都曾在国内需求趋于平缓后通过出口获得二次增长,而当前两轮电动海外渗透率还不高,随着海外电动化发展、需求提升,两轮电动车也有可能复制摩托车和自行车历程,在海外迎来第二春。
对出口的乐观预期仍然是基于供应链优势。据国家统计局和汽车工业协会数据,2019年我国电动自行车、电动摩托车的产量分别约2707万辆和232万辆,产能全球占比超过80%。从关键部件如电机、电池和控制器,到下游的整车企业,多年发展和广阔市场促使完整成熟的产业链形成。据2021年6月的天眼查产业大数据统计,我国有超过73万家电动两轮车相关企业,有江苏、山东等多个产业集群,供给能力和制造优势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