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从Good Orient开始算起,国内跨境电商的发展已经有了接近20年的历史,期间B2B、B2C、海淘代购等多种模式,直到洋码头、小红书、网易考拉等一大批垂直电商平台的崛起,跨境电商才迎来了真正意义上的“元年”。
不过,在跨境电商中脱颖而出的却是自营为主的模式。一方面,坚持自营的网易考拉海购成为国内大的跨境电商进口平台;另一方面,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等,在吸引海外入驻的同时,也在不断增加自营商品的比重。究其根本,“自营”是供应链之争的必然,也是巨头们争夺话语权的主战场,并已经渗透到了供应商、物流、选品等一系列环节。
先从供应商来看,主要分为四种模式,即经销商/代理商供货模式、厂商直接供货模式、海外商超供给模式和买手代购模式。买手代购模式通常用于C2C平台,也曾被后来的一些B2C平台吸纳借鉴,不过从网易考拉、天猫等巨头越发青睐厂商直供和海外商超供给模式,典型的就是网易考拉海购频繁在欧洲、澳洲等举办招商会,且合作的重点在于直采、优质供应商直供,包括很多以官方途径出现在中国市场的商品和品牌。
原因不难理解,厂商直供模式拥有厂商的品牌背书,加价环节相对较少,在定价上有着更多的自主权,此外直供还保证了货源的稳定性。而海外商超供货模式,无疑是迅速提升SKU的捷径,当然前提是选择优质的供应商。举个简单的例子,不管是618、双11,还是黑五等跨境电商自身的购物节,不乏低价竞争甚至是烧钱补贴的玩法,在供应商环节不占据价格优势的玩家,无异于砧板上的鱼肉。
延伸到物流和选品上,越来越多的玩家意识到了跨境电商的“致胜规则”,一是售前体验,不断扩大选品或在已有的选品上做多层次的货品体系,满足个性化购物体验;二是在售后服务领域,完善物流和售后服务体系。在跨境电商新政出台以后,各大跨境电商平台已经给出了应对策略,即大量布局海外仓,丰富完善保税仓+海外仓的综合仓储方式,在本质上还是为了话语权。
新政延期一年的机遇和不确定性
回到跨境电商新政本身来说,延期到2018年底意味着为跨境电商平台留下了更多的调整时间,网易考拉、天猫国际、京东全球购等在供应链上的积极动作,不排除占领时间红利的可能。当然,对此抱有野心的不只有现存的几家巨头。
就在不久前,顺丰传出了兴建国际机场的消息,虽然终的用途并未得到官方确定,结合“顺丰优选”等自营电商的发展逻辑,未来不排除在国际物流业务成型之后涉足跨境电商的可能。无独有偶,虽然亚马逊中国在电商领域持续受到其他本土电商压制,但在跨境业务方面依旧信心满满,自2014年就开始推进战略,上线“亚马逊海外购”。更有媒体报道称,在海外购业务推出后,亚马逊中国两年内活跃用户增长了23倍。
有趣的是,聚美优品、蜜芽等二线阵营的跨境电商平台悄然开始了去“跨境化”的转变,陈欧将“时尚娱乐+电商”作为聚美的新模式,蜜芽也在多维业务上尝试,不断淡化跨境电商的概念。
中小玩家的退潮,新入局者的出现,让跨境电商的竞争矛头更加聚焦。特别是跨境电商政策相对稳定之后,跨境电商平台的竞争力终会聚焦在渠道扁平化的优势上 ,彻底沦为巨头的游戏。
不过,这一年的时间窗口对跨境电商而言并非是一件坏事,比如在加强供应链建设方面。国内消费升级趋势的崛起,加之跨境电商的规模化和用户习惯的养成,越来越多的海外优质品牌看到了中国市场的潜力,跨境电商平台也借势吸引更多的海外商家。网易考拉引领了官方旗舰店+直采的新模式,进一步降低海外品牌的入华门槛;马云亲会加拿大总理特鲁多,为天猫国际换来了加拿大四大国宝的“权”。不一而足。
幸运的是,不同的跨境电商平台开始有了差异化发展的痕迹。网易考拉海购关注的重点之一集中在欧洲的优势领域:品质和健康,试图在选品上制造差异化;垂直跨境电商平台格格家,选择了美食作为出发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