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公共产品,满足多样化支付需求,这也是目前数字人民币及数字人民币APP可以看到的前景和定位之一。一位支付行业研究员告诉《等深线》记者,一旦数字人民币实现全面推广,用户量和商户开通都达到一定规模,那么数字人民币APP所具备的功能就几乎完全可以取代现有的第三方支付工具。
不过,这看起来仍然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且在数字人民币的定义中,尽管其作为零售移动支付的数字基建,但用户究竟用什么平台,依然由用户选择。而上述研究员也认为,支付习惯一经形成就很难改变,除非对用户使用的便捷性有较大的改变。
中国移动支付于2010年前后开始蓬勃发展,银联、支付宝、支付的相继推广在过去10年间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固的支付行业格局,用户、商户、收单机构与银行间模式及利益分配也相对稳固。上述研究员认为,目前还未看到可能彻底改变中国移动支付行业的苗头。
近年我国现金使用量逐渐减少,据人民银行此前开展的中国支付日记账调查显示,手机支付的交易笔数、金额占比分别为66%和59%,现金交易笔数、金额分别为23%和16%,银行卡交易笔数、金额分别为7%和23%,另有46%的被调查者在调查期间未发生现金交易。
这些数据足以说明,移动支付已经成为无法扭转的态势。而推动数字人民币应用普及,除了可以更加安全高效地改善零售移动支付的体验,也会进一步丰富目前我国现有的移动支付行业生态。上述电商平台人士就认为,数字人民币归根到底是一种新型的法定货币,其无论基于数字人民币APP这类软钱包,抑或是未来其他硬钱包,它的根本依然是“钱”本身,与其他第三方平台和工具并无冲突而是相辅相成。
不过,随着这一轮数字人民币推广的“加速度”,已近乎固化的移动支付行业模式或也将迎来新的机遇和变化。上述支付行业研究员就认为,随着数字人民币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阔,用户习惯进一步培养,在服务互联互通等多方面,移动支付行业或也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 消费者苦“超长预售”久矣。近日,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本是为缓解商家生产经营压力的预售期,如今却成了部分商家久不发货的借口。消费者与商家因预售反复扯皮,前者不耐烦地催促发货却不见结果,后者则一拖再拖,甚至发出相似版型的衣服浑水摸鱼。问题是,商家与平台抱团若是将预售游戏玩过了火,过长的等待无疑会透支用户信任,甚至损害消费者权益。
45天超长预售,有商家一个月不发货
从7天变为45天,电商平台的预售期正在变得越来越匪夷所思。
店铺截屏
“原先商家承诺特殊情况15天发货,现在已经1个月了衣服还没出厂”,消费者王女士告诉北京商报记者,6月12日在一家名为“Carrot小众设计女装”的淘宝店铺购买了一件连衣裙。商家原本承诺该连衣裙预售期在7-15天,但一个月过去之后,商家还是迟迟未发货。
与越变越长的预售期相对应的,是遥遥无期的发货时间。15天之后,王女士曾多次询问商家发货时间,商家都以“工厂正在安排,尽快给您发货”的理由回复,并未给出具体发货时间,王女士苦笑:“一旦问及发货时间,客服就变成了AI,车轱辘话滚话。”
小红书截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