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以SHEIN为代表的服装出海企业们受到禁令影响,直接的应对措施就是“自证清白”,即拿出证据证明所售商品“不含新疆棉”,这无疑会大幅增加企业运营的成本。尤其是对走性价比路线的企业来说,增加了不小的负担。
一名货代指出,棉质产品出口美国地区时,卖家需要提供六种证明文件,包括原产地证书(需注明客人的采购订单资料,并注明生产货物的工厂地址)、棉花原丝采购订单及发票、棉线采购订单及发票、棉布采购订单及发票、卖家自我保证书(说明出口产品不含新疆棉花)、以及为遵守美国海关的命令而需要的任何额外文件。
也就是说,对商品包含了棉材料的出海企业而言,证明涉棉商品不包含新疆棉,是一件非常繁琐而棘手的工作。
“如此大批量的货,开证难度极大。服装ODM供应商给卖家供货,供应商是从中大布匹市场或布匹行拿货的(有些也没开发票),而布匹行再从棉花原产地或批发商那里拿货。你怎么证明这些棉花是哪里的棉花?”张远达感慨道,服装产业链条长,上游很难给到充分支持。
服装供货商付博同样指出,棉纺织业的习惯是将来自各地的棉花拼配,很难分辨出哪一部分的棉花原料是来自新疆。对出口企业而言,如果缺乏明确的执法指导,也会无所适从,加剧供应链中断的风险。
02两类企业“震感”明显:
to B供应商接单难度陡增,品牌商成本上涨
先感知到禁棉令“威慑力”的是纺织类出口供应商。
来自山东淄博、江苏盐城等地的部分纺织企业表示,7月份以来,欧洲、北美地区的时装品牌对棉花溯源的要求愈发严格,有些订单合同中明确禁用新疆棉,且制定了美棉含量比例,布厂接单的难度陡增。“甚至东南亚、东盟地区的贸易商也需要中国出口企业提供‘原材料证明’。”某纺织企业负责人晓天感慨。
值得一提的是,相较中国时尚品牌更偏爱涤纶、合成纤维等成本更低、耐用性更高的材料,欧洲、日本企业(譬如MUJI、优衣库)的专柜中,T恤、开衫、连衣裙、套头衫等衣物均会采用纯棉面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