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榜单也揭示了许多短板,据《中国大公司数量企稳,企业竞争力急需强化》一文的分析,与其他国度的企业相比,中国企业盈利能力存在不小的差距。今年中国企业平均利润41.2亿美元,而的德国企业平均利润44亿美元,英国企业69.6亿美元,加拿大企业47.5亿美元,法国企业48.5亿美元,巴西企业84.8亿美元。同时,作为中国公司主体的国企的盈利能力有待加强。民企的销售收益率是7.2%,总资产收益率是1.7%,净资产收益率是12.7%。国企的三个指标则分别为4.3%、0.95% 和7.8%。不少国企依赖排他性照顾虽然把规模做大,但由于缺乏技术革新的动力,往往大而不强,真实竞争力堪忧,这也是中国努力推动国企改革的原因所在。
一个国家的强盛,总是伴随着企业的壮大,而真正重要的不是挤进500强榜单,而是通过创新占据产业链的优势地位,善于抓住机会的中国企业家在百舸争流中总能找准技术路线,急流勇进。先行者开拓边界,后来者另辟蹊径,一代人终将老去,但总有人正年轻,这大概就是中国的产业一直活力十足、充满竞争力的原因所在了。科学家创业越来越被资本市场追捧,但all in躬身创业的科学家仍是少数。
科学家是否有必要all in创业?资本市场对科学家all in态度如何?如果科学家不all in创业,有何方式能将科学家先进的技术和商业化完美结合?
“第16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上,在投中网科技主编张丽娟的主持下,光速中国创始合伙人宓群,北航机器人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关村智友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院院长王田苗,智源研究院理事长、美国工程院院士张宏江,这3位科技行业的参与者,围绕“科学家创业时代,技术的骄傲与商业的现实”的主题展开了一场激烈的讨论。
宓群认为,核心的科研突破,一定是非常大的突破,而不是只解决一个小问题。其希望创业者找到的是增量市场,比如自动驾驶、新能源车,技术又有突破性,比传统方案好10倍。而不仅仅只有2到3倍。
王田苗表示,学者在科学研究上总想攻克难的,但是科技成果转化的市场层面,有时候学者缺乏对客户真正需求理解,产业上下游的资源无法整合,如果直接面对主战场时候,往往就会遇到很大困难与挑战。这个时候,建议学者创业者可以选择从一个小的细分市场切入,把产品价值反复打磨出来,然后再迁移到主战场就好。
张宏江认为,作为科学家、教授、研发人员,在做科研的时候,一个长板就能让你成功。在做企业的时候,一个短板就会让你失败。所以,作为投资者就要帮忙补齐创业者的短板。
以下为现场探讨实录,由投中网进行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