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的品,寺库的价格比品牌专卖店要便宜很多,这是当初寺库其兴也勃焉的主要原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定位策略也带来两个不利的影响:一方面,货品的利润差需要由寺库自己填补,长期以往,寺库的现金流和库存压力肯定会出问题;另一方面,做便宜的品,本身和一个品平台的定位不符合,给人一种廉价的感受,长此以往,平台后肯定会被消费者抛弃。
还有,转型失败。
或许是意识到品和便宜之间的对立,寺库也尝试着转型。比如说,2015年寺库推出“线上线下精品生活方式平台”的概念,并且将精品范围扩展到美妆、家居、旅游、汽车租赁等领域,但是财报显示,“品电商”仍然贡献了公司大的营收。
和自己的金主趣店一样,寺库也想到过直播救主。2020年6月,寺库在某平台进行了一场直播带货,宣称单场成交过亿,但实际销售金额只有912万,因为涉嫌数据造假,还被市场监督管理局罚款20万,这次造假直播,也对寺库造成了重大打击。
所以,以上问题不解决,就算融资成功,对寺库而言,也不过是从极刑变成了缓期。是的,对如今的寺库而言,留给它的时间,已经不多了。1、现在已经过了随便铺货就能赚钱的阶段
平台发展初期,需求大于供应,竞争对手也不多。抓住这个时期,其实不需要什么资源优势,随便上点产品就能赚到钱。放在东南亚电商环境的里,2018年可以说是这样子,越往前利越大。
但如今东南亚电商在跨境卖家圈子里,几乎已经到人尽皆知的程度,竞争已经开始进入“白日化”。想要随便开个店铺找点产品上架就赚钱,基本已经不可能。很多卖家甚至会发现自己的进货价,比其他卖家在shopee和lazada上面的销售价还高。
如果有人向你鼓吹随便上产品就能赚到钱,你要留意对方是否想卖你服务。
2、具备“优势”,任何时候入场都不晚
“早入场”的确可以获得市场的红利,但当市场逐步进入激烈竞争时,卖家之间比的将是“能力”。比如运营、选品、设计、客服、仓储和供应链等,每一项对能力的要求都可大可小。
一样铺货上产品,有人8小时下来只能上100个,有人可以上10万个;一样是客服,有人每句外语都需要依赖翻译器,有人可以瞬间中英泰自动切换;一样是打包发货,有人还是拿着面单在一堆货中挑选,有人已经开始机械自动化打包贴单。
因此具备相关优势的团队,晚入场其实也有机会,加上随着平台每个阶段的政策、消费者习惯的改变,都可能产生新的机会。比如前几年淘品牌、微商和今年直播带货的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