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外是像数控机床或者是这一类的工具类和器具类的差距也是比较大。还有生物医药这一块的差距,包括创新药也好,高端医疗器械也好,它应该是一个体系的。所以我觉得机会来自于我们的短板,那说窗口期,我觉得这个放到比较长的时间来看的话,一直都比较有机会的。虽然有些领域我们把成本控制得比较好。
经常举例说的做一次性的打火机,中国5毛钱成本,卖1块钱,利润还有50%,但是老外怎么做都得5块钱,所以我们在产业链的完整性上,还有包括及时响应。像深圳如果你要做和手机相关的东西,你只要提出想法,、两天很快得到响应,这是产业链的优势。
第二个国产替代这块,我觉得目前在时代的节骨眼上,它的机会反而更多。远致富海是研究导向型的机构,重大投资前我们都是会通过对行业的深入研究,然后寻找好的投资机会。比如说收购麦捷科技,也就是2018年,我们就觉得5G在做元器件,滤波器、陶瓷、电容、电感等方面,可能会出现大的机会。那个时候判断说对华为的卡脖子,可能导致很多国产的手机厂商,只能找国产替代。所以我们当时进行了布局了,然后销售翻了倍,利润也是翻了2倍,公司市值也在去年创出了历史新高。我觉得这个就是提前布局,然后寻找好的投资机会,这个应该是一个联动的。
朱一凡:谢谢张总和三位嘉宾的分享。紧接着张总所说的产业链的话题,第五个话题是围绕创业者展开,现在国产替代正当时,现在很多产业链上的创业公司,都开始着手做国产替代了,中国出现了很多以国产替代为名的创业公司。有一种声音是这是属于重复的发明,一百年前发明汽车以后,到现在汽车还是四个轮子,再怎么发明也无法重新定义汽车。另外一种声音是贸易战卡脖子,国内没有好的供应链跟上,很多下游群都受到影响,因而哪怕重复发明,也是势在必行。想问一下松禾的汪总,从咱们接近创业者的投资者角度来看,关于国产替代是否是重复发明,以及汪总对创业者和创业公司有什么建议?
汪洋:我想个是国外有这样的产品,做一个完全同类的产品出来是否有必要。这一点上正如前面所说,这是在国际形势变化之前本身就有的正常商业行为,在一些电子领域是非常多见的。一些国外的产品进入中国市场,它有非常高的毛利率。这个时候由于它价格的昂贵,导致了国内一些创业者,或者是一些其他的厂商,他们会去研制和这个一样的产品。在毛利率比较高的情况下,因为产品本身比较成熟,我们也能达到那样的品质。所以这个时候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进行市场销售,这时候的国产替代是一直长期存在的,我认为即使国际形势再变化,这种国产替代还是会继续下去,这是正常的商业行为。
第二类所说的的重复制造,是指制造国外的一些高精尖、我们买不到的产品。就比如说刚才讲的28nm以下的光刻机,《美国芯片法案》通过以后,基本上28nm以下的光刻机不会卖给中国,那这样的国产替代,显然不是重复创造。这是属于卡脖子的问题,这属于我们要做一些可能品质上达不到国外同类产品,但是能够解决产业链上的关键问题的产品,这类国产替代其实在我看来,也不能够归类为重复制造,或者说这类重复制造依然是有意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