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雪糕到酸奶,为什么原本属于大众消费品的商品,不约而同地开始走向了高端化的发展道路?背后的原因,或许是快消品牌在消费升级和年轻消费者身上看到了行业新机会,但当下舆论的主流论调显然与高端的市场趋势形成了鲜明对比。而过去一段时间行业的无序内卷,或许也该进入到新的阶段。
低温酸奶“一夜翻身”
在很多消费者的印象中,酸奶一直如同纯牛奶一样,是作为大众乳品而存在的。包括早期酸奶市场,主要也是以蒙牛、伊利、光明、三元等传统品牌推出的大众产品为主。但是从2014年开始,我国的酸奶市场开始进入爆发期,大量新企业新品牌逐渐加入到行业竞争中来。
据企查查数据显示,2010年到2013年期间,中国“酸奶”相关企业的年新增注册数量平均只有100余家,截至2013年达到657家。但在2014年,全国“酸奶”相关企业数量突破了1000家,增幅达到61.3%。2015年更是以1141家新增企业,实现了全国“酸奶”相关企业数量翻倍的惊人增长。
需要指出的是,酸奶市场之所以会在这个时间点爆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行业潜巨头的“睁一只眼闭一睁”。
在奶制品行业,蒙牛和伊利一直是国内的两大巨头,并且二者也根据不同人群需求和产品特性,在液态奶品类建立了庞大的产品矩阵。但是,由于当时的冷链配送供应还不够成熟,而低温酸奶的保质期限普遍只有21天,因此在运输环节和终端销售一旦出现问题,很容易导致销售成本飙升。于是蒙牛和伊利对低温酸奶并没有太大的兴趣,而是将重点放在了常温酸奶品类,分别推出了纯甄和安慕希两款产品。
也正是因为冷链配送的核心问题没有得到完美解决,所以光明、三元等地方企业,初也能够凭借自身的供应网络,在当地获得一定的市场份额。但是这一块长期未被重视的蛋糕,很快就迎来了瓜分者们。
2015年,前蒙牛低温事业部总经理夏海通在看到低温奶市场的巨大潜力后,创立了朴诚乳业并推出低温酸奶品牌“简爱”;哈根达斯旗下品牌优诺,则率先推出一系列声称采用生牛乳制成的高端酸奶,打响了中国高端低温酸奶市场战场的枪;搭上社交媒体快车的乐纯,凭借一篇题为《三里屯从此多了一家价格很奇葩的乐纯酸奶公司》的10万加爆文开始走红网络。
从这一时期开始,低温酸奶不再是大型商超里,需要“买一送一”再加赠玻璃碗才会被消费者放进购物车里的促销常客。在新玩家们的宣传和教育下,低温酸奶的21天保质期,从品类劣势变成了高端优质的代名词。与此同时,外卖、生鲜电商的崛起,也为冷链配送的成熟带来了一丝曙光。
在各种利好环境下,国内酸奶销售额在2017年9月达到1220亿元,同比增长18%,超过纯牛奶。低温酸奶市场的巨大潜力,已经完全藏不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