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俄罗斯世界杯刚踢完揭幕战,很多财经媒体就算起了“经济账”,论述结构大体相同,出发点都是“世界杯是赛事经济里的IP”,然后盘点以各种形式参与到其中的中国品牌,后普遍用市场研究公司Zenith的数据进行收尾:
中国企业在世界杯期间,仅广告支出就达到了8.35亿美元,约合53.51亿人民币,撑起了整个世界杯广告收入的34%。
话题热度持续了整个夏天,海信、蒙牛、VIVO们完成了从营销策略到市场前景的全面展望。等到世界杯结束,媒体平台“自身”也被纳入到“繁荣”的框架里:
央视流媒体创造了直播5天播放量超过5亿;
微博在比赛期间新增用户超过1300万,推动Q2净收入上涨68%;
抖音抓住机会把日活抬过了1.5亿,再加上头条、西瓜视频这两个兄弟平台,算出来一个日均曝光“53亿”的数据,号称“世界杯营销强声量”。
各种数据堆砌,背后是PR们平铺直叙地向外界传递信息:投资足球赛道,是非常有ROI预期的选择方案,请对这段时间的高投入充满信心。
那么2022年的卡塔尔世界杯也能这样吗?
这个问题可能很难有答案,因为讨论问题的人都快没了。
“世界杯不需要我们吗?”
年初冬奥会结束之后,新浪体育在东京奥运会大调整的基础上再裁员三分之一。由于前年就已经和微博体育整合,留下的员工基本都被安排到了微博,从编辑转变为平台运营。
4月,搜狐体育频道不再聘请外部通讯员、写手,内容更新任务全部交给了规模不到5个人的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