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供应链押注「严控成本」
不少新品牌用互联网思维卖货,一旦打开一点市场就靠融资来扩张规模。但回归商业的本质,一个品牌想要长期生存,盈利模型是必须要思考的问题。
品牌们结合自身特点开发盈利模型,有选择薄利多销的,有选择单客经济的,有选择重服务重体验的,而蕉下的模型值得我们详细探讨,它选择严格控制生产成本,从而保全利润空间。
2.1屡试不爽的成本倒推法
我们翻阅了各路券商的研报,发现大家对蕉下有一个共识,叫做“轻资产运营”。具体来说,蕉下内部负责的只有产品的研发、设计、销售,而中上游产品制造统统交由OEM制造商,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代工”,下游对接部分分销商,物流、仓储等则交由第三方服务供应商。[6]
我们在这里重点分析中上游的代工模式。代工在新消费行业中并不少见,增长黑盒调研得知,蕉下的特别之处在于,将产品的供应链拆得细而,由此获得对成本的控制权。
1.管理上游的原料制造商,与其签订合同锁定产能与价格
2.管理中游的代工厂,与其中一部分签订排他协议保证供应量
3.制定高于行业平均水平的倍率
在严格把控各个外包环节的基础上,蕉下使用成本倒推法来给产品定价,以确保有钱可赚。
举个例子,假设蕉下现在准备推出一款新品防晒衣,它会先定单价,再确定盈利的倍率,以该倍率来倒推计算每一环的成本,而后对上游和中游厂商的进行匹配,终完成产品的开发和生产,以及后期的包装和视觉推广。
关于蕉下给产品定价的倍率,以保暖内衣为例:保暖内衣行业的平均倍率为2.5,即便是头部品牌也很难达到3,而蕉下将其倍率设定为3.66。与此同时,蕉下为伞、口罩、帽子等强势品类设定的倍率则更高,基本上超过4,有些甚至达到5
代工模式是“轻资产运营”的基础,正所谓船小好调头,这些年来,蕉下无论是想要把防晒领域覆盖得更全面,还是想要跳出防晒的一亩三分地去挑战其它品类,在无数次的新品尝试中,代工模式都可谓是佳选择。
以伞为例,蕉下在花色、携带方式、型号等方面下足功夫,先后推出胶囊伞、口袋花苞伞、扁伞等不同便携型号,以及经典大花、果趣、乐玩、鸵马斯、花多拉、栖寻等花色,每个月可上新近百款SKU。这种频繁上新的姿态帮助蕉下活跃在粉丝和路人消费者的视线里,不至于被太快淘汰。
从伞具到防晒再到户外赛道,蕉下似乎始终秉持着积极的探索精神和花样翻新的想法,因此,据增长黑盒调研得知,蕉下上市后也并无自建工厂的打算。[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