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2016年去的印度,当时各行各业都有非常多的国内大中小企业,陆陆续续都想在印度市场上分一杯羹。” 印度手机市场从业者Chris金告诉《科创板日报》记者。
这其中声势浩大的莫过于手机厂商。“蓝绿大厂(vivo和OPPO)的国内代理商纷纷杀入印度,我亲眼目睹了国内的手机品牌成功抢占市场,也见证了印度的当地手机品牌的落寞被淘汰。” Chris金称。
据Chris金透露,中国手机厂商用国内的渠道模式在印度进行复制,打开市场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重金投入。
“惯用的方法就是砸钱,在方方面面都不断地砸钱。为了解决自己安全和回款的问题,寻找当地手机产品的代商或者相关代理商,用高额的返利去谈判只做现款现货,铺货的账期全部由代理商去承担,很多代理商都是主动闻讯而来合作。”
由于印度经销商以夫妻店的模式居多,连锁商超占比很少,电商平台也未彻底兴起。原本被三星牢牢掌控的市场格局,受到了国内手机厂商的巨大冲击。
“起初经销商对国内的产品陌生不认可,那就用高额的返利去驱使经销商卖货。店内的门头形象以前受制于三星管控。但蓝绿大厂直接和经销商开启竞拍模式,对于店内的门头形象变成了价高者得。就这样,陆陆续续市场上蓝绿门头遍地开花,这都是砸钱砸出来的显著效果。同时,国产品牌不断抢占核心商圈的户外,例如商场、机场、火车站、公交站牌,基本常年都被OPPO、vivo等霸占,租金的价格也逐步攀升。”
为了搭建当地的印度团队,vivo、OPPO等企业还高薪从诺基亚、三星和印度本土的团队挖掘人才,不断招聘导购在当地的市场进行疯狂扩张,在每一个门店里都建立起属于自己的护城河。“为了推动品牌产品的销量。给导购高额的抽成,给经销商高额的返利,给当地代理商高额的利润空间。” Chris金说。 这也使得初几年,中国企业基本都是亏损的状态。
“印度每个邦,不亏个几千万都不好意思说。但这样的打法模式也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当消费者的心智已经被铺天盖地的广告宣传占领了,销量真的就是成倍的增长,陆陆续续都开始扭亏转盈了。”
Chris金分析,印度市场的人口红利、发展模型和国内的很类似,这使得很容易把国内成功的经验复制到印度本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