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悉,为解决欠款问题,寺库过去采用“财务结算”的方式进行还款,也就是将货款以金融的形式交给供应商,然后寺库还款给金融机构。但实际实施时,寺库以系统升级为由一再推迟还款期限。据财联社报道,近期寺库更换了一批供应商,主要以能够接受长账期为主。
此外,还有多位寺库员工在脉脉表示,去年开始,寺库便大幅降薪裁员,今年6月起停止发放工资,甚至有多位员工面临寺库断缴社保的现象。多位被裁员工表示,通过劳动仲裁才能拿到应得的赔偿。
棘手的是来自消费者的信任危机。《中国企业家》检索发现,截至8月18日,黑猫投诉平台上寺库的投诉量高达17566条,大多集中在“不发货”“不退款”等问题。在微博、小红书、贴吧、豆瓣等平台上,以“寺库”为关键词的投诉信息也数不胜数。
内忧外患
寺库经营不善的危机源自于内忧外患。
在内忧上,寺库错在一开始就选择了一条极其难走的道路。
品电商原本就存在许多难点,例如供应链资源如何获取、如何保证货源的真实与品质,以及建立消费者信任等问题。品的是具有中高端消费能力的人群,所以这些品牌更看重的是国内电商的流量质量。如今,越来越多品牌逐步回收对渠道的控制权,自建电商体系,或选择具有优质客户和高端服务能力的平台进行合作,寺库这样的平台几乎不具备任何优势。
外患上,寺库曾在2020年二季度财报会议中将其归咎于疫情。但除了疫情,寺库面临更多的是竞争。
近两年,天猫和京东都在发力品品牌,如上所述,许多品品牌也抛弃了寺库选择入驻头部渠道,消费者也有了更多的选择。在二手品上,近几年“中古风”吹起,许多“二奢店”“中古店”应声而起,抖音、快手上也出现许多二手品直播。不管是私域还是公域,寺库的流量都被极大抢夺。
寺库也尝试过转型自救。
寺库创始人李日学做过诸多尝试,例如从品电商向精品生活方式平台转型,尝试向美妆、家居、旅游、汽车租赁等领域多元化发展。公开信息显示,寺库相继布局了线下店(自建、入股中服免税)、社群零售(库店、BuyBuy商城)、寺库金融(库支票、与玖富合资),以及寺库艺术、寺库智能、寺库农业等诸多业务板块。此外,寺库还尝试进军下沉市场,平台上甚至卖起了杂粮、火锅底料、零食等大众平价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