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供应端来看,得益于这些年食材供应网络、冷链运输的极速发展,很多开在低线城市的自助餐门店,也能为当地消费者提供性价比较高的海鲜、牛排、比萨等产品,并在规模效应之下降低食材成本。
这也就能解释为什么很多小城市火爆的自助餐门店人均大多在70-90元,店内的热卖菜品也多为牛排、比萨、三文鱼、虾蟹等而不是一些特别的食材。这些都符合低线城市消费者的消费习惯和能力。
同时,很多布局下沉市场的自助餐门店,除了会将原本“”的消费大众化、平价化外,往往还会提供火锅、烧烤等多样化的场景,复合式的业态可以满足更多消费需求,让不同类型的消费者都有了到店消费的理由。而这对消费者来说,其实也是另一种“高性价比”的体现。
03 平价化改造后,能“重返”高线城市吗?
随着社会、经济大环境的改变,以及主力消费者的更迭,高线城市的餐饮消费也开始趋向于方便、经济、高质价比,这与现阶段低线城市流行的平价化的自助餐有了重合。那么,自助餐可能随之“重返”高线城市吗?
一方面,高线城市的消费者愈发看重实际的就餐体验,并且开始不再愿为高出市场均价太多的品牌溢价买单,“经济适用”正成为餐饮消费的新风尚。
另一方面,高线城市的消费市场也开始展现出对复合餐饮的需求,比如我们看到集“涮烤饮”一体的谢谢锅走红,兼顾正餐和夜场的小酒馆遍及各大城市。
而这些可能构建起平价自助餐“重返”高线城市的基础。当然,高、低线城市对“经济适用餐饮”的标准并不一致,高线城市对食材种类、品质标准还是相对较高,这就需要现在主打低线城市的自助餐品牌进行适当调整。
从市场来看,一些品牌已经在这么做了。
吉布鲁在成都、重庆等一线城市区域,推出了相对高端的“喜庭”品牌,将食材进行了适度升级,增加鲍鱼、龙虾、鹅肝、品牌酒水等产品,人均也去到了170元左右。
尽管这个价格看上去也只比当年金钱豹等品牌的低价少了30元左右,但考虑到当下的经济发展以及物价上涨情况等,170元的客单价对高线城市的消费者来说已经不算特别昂贵,相比之下,这个价格能吃到品质不错的鲍鱼、龙虾等也还算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