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电商发展的品类渗透
尽管中美日三国电商渗透速度不同,但电商渗透的品类还是有规律可循。
在电商早期,书籍和3C数码产品是撕开电商裂口的重点品类。1995年,美国的亚马逊成立,早只经营网络书籍业务。1999年,中国的当当网上线,也是以售卖书籍为主;而京东则以3C数码产品起家。
书籍和3C数码产品在各国的电商化率都很高。2018年,美国的书籍及音像制品的电商化率为44.8%,3C数码为35.0%。日本的书籍及音像制品的电商化率为30.8%,3C数码为32.3%。中国的书籍电商化率为64.1%,3C数码产品电商化率则为42.9%。
书籍和3C数码产品,品类标准化高,适于线上销售。相比于季节性强的服饰、易损耗的食品而言,书籍和3C数码产品对商品周转率、物流仓储条件要求都比较低。
不过,中国的服饰品类电商化率也很突出,达到37.2%。这得益于中国轻工业发展所带来的供应链优势。
随着电商发展的逐步成熟,越来越多品类开始在电商领域崛起。比如,高客单价的房地产、汽车汽配试图走向电商,保质期短、难储存的食品、饮料、生鲜加快电商化进程,为消费者提供更高效的购物体验。
写在后:中国电商发展不算早,但渗透率比美国、日本都高。对比美国,中国人口密度大,快递效率高、成本更低,从而获得较大弹性的降价空间。对比日本,中国人口结构更年轻化,对电商接受度高;同时实体店的“先天不足”也给电商行业发展带来了巨大机会。
在电商发展的进程中,书籍及3C数码产品因其标准化而获得早的渗透。而汽车汽配、食品饮料、生鲜等品类电商渗透率较低。不过,疫情让商品从线下向线上迁移的速度加快,成为消费者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