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今年储能行业发生了哪些变化?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是什么?会对储能行业带来哪些影响?
3.储能产业链具投资价值的环节在哪里?36氪正在关注哪些企业?
储能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基础设施
要了解储能的发展,得先从能源结构的演变说起。1800年以来,人类能源结构共经历了三次转型:次是工业革命的大背景下,煤炭使用量增加;第二次是内燃机的发明、汽车的渗透,加大了对石油的需求。与此同时,天然气的热效率更高,在一些领域诸如供暖的领域逐步代替代了煤炭。
第三次转变则在当下,随着碳排放的不断增加,全球气候变暖带来的一系列极端反应成为现实棘手问题。因此,各国和地区相继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中国在2020年9月正式提出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也就是碳排放达到高点,之后逐步开始下降;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排放的碳量和吸收的碳量实现正负抵消。
煤炭作为目前主流的发电方式,在中国甚至高达70%及以上。为了满足碳中和要求,中国已经持续在增加新能源发电,其中60%来自风电和太阳能。
在这个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占比的提升是一个确定性的趋势。但相比传统能源,不管是利用风还是太阳光来发电,都存在不稳定性。简单来说,风是间歇性的,光伏发电只能在白天。这样的不稳定性会传导到发电后的并网环节。
为了保障电网的稳定,每天只能发特定的量,不能利用的光和电好的方式就是先储起来,在电网负载较小时再并入。
图片欧洲户储需求翻倍,上游成本下降6
根据技术原理不同,储电的方式可以分为机械储能和电化学储能。其中,机械储能又包括抽水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飞轮储能和超级电容储能;电化学储能则是通过储能电池充放电的形式完成,可根据电池材料进一步细分。有趣的是,抽水储能是目前主流的储能形式,占比在9成以上。
可以简单理解为,电储能除了抽水储能都属于新型储能。2022年2月,新型储能被列入十四五发展规划。根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的《“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我国新型储能将在2025年由商业化初期步入规模化发展阶段;2030年实现全面市场化。
和抽水储能相比,电化学储能优势在于更加灵活,建设的初始成本更低,周期更短。更重要的是,其不存在地理限制,应用更加广泛。比如今年发生在四川的限电,主要原因就是四川干旱,缺少利用地势差生产的电,也就是水电。
国际层面大的变量发生在欧洲。外部环境变化下,欧洲正面临能源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