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境电商的强势,让“双11”的国际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商务部数据显示,从2018年11月1日至11日,跨境电商进口商品销售额超过300亿元,国内某电商平台一家就引入75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9万个海外品牌商品参与促销。
内需市场的巨大容量和互联网的发展,让国内消费者逐渐养成了通过跨境电商“海淘”的习惯。许多跨国公司负责人表示,随着中国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和消费理念的改变,中国市场的潜力只会越挖越大。
据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18年上半年中国跨境电商进口交易规模达1.03万亿元,同比增长19.4%。截至2018年6月底,我国经常进行跨境网购的用户达7500万人。
跨境电商的发展,也为整个物流体系的运行、管理和服务带来新的商业模式和新的运营体系。对此,国际物流企业感触尤深。FedEx(联邦快递)中国区市场部董事总经理陈文红此前表示,近年来无论是B2B(企业对企业)还是B2C(企业对客户)领域,中国进口增速远高于出口增速,是全球跨境电商发展快的市场。
一系列及时有效的改革举措也促进了跨境电商的成长。例如,2018年11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延续和完善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政策并扩大适用范围,从而更大激发消费潜力。
电商平台抢抓机遇
随着跨境电商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角色越发重要,各大电商企业也抓住机遇,竞相布局。在去年举行的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期间,阿里、苏宁、京东等电商平台,纷纷宣布各自的进口计划,并借机采购商品、开拓货源。其中,苏宁发布了3年全球百亿欧元采购计划,将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大规模采购,有超过一半的采购金额用于家电、母婴、超市美妆百货等优质生活方式类商品。
与此同时,中国跨境电商的蓬勃发展也给海外商家提供了进军中国市场的新渠道。许多把中国跨境电商企业作为入华贸易伙伴。专家表示,中国消费者进口消费逐步走向常态化,进口消费群体呈现更年轻化特征,这些都为中国跨境电商更快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和发展的新机遇。
抢抓机遇的不止电商企业,还有各地政府。2018年7月,国务院同意在北京、呼和浩特、沈阳等22个城市新增设立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积极深化外贸领域“放管服”改革。截至2018年,我国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数量已达到35个。多地试验区推出相关改革措施,实现跨境电子商务自由化、便利化、规范化发展。
业内人士预计,未来中西部地区将会成为跨境电商的发展重点,而“一带一路”国家将作为跨境电商开拓的重点,打开供给侧改革的新通道。